當前,盡管行業統計數據呈現積極變化,但“工程機械行業的下行壓力仍未解除,行業發展依然面臨諸多挑戰”。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蘇子孟指出,突圍困境需要國際需求管理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相結合,加速轉型升級,夯實發展基礎。
下行壓力仍未解除
今年以來,我國工程機械行業發展出現了企穩向好跡象。據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的統計顯示,前4個月,我國多類主要工程機械產品的銷售量恢復了正增長,且銷量在1萬臺以上的產品類別除裝載機外,挖掘機、工業車輛的銷售均實現了正增長;推土機、平地機和攤鋪機的銷量同比增長較快,增速接近或是超過10%。同時,幾類銷量下降的產品降幅也有所收窄。
但不可否認的是,“今年,工程機械行業總體發展形勢依然嚴峻”。蘇子孟于6月6日在北京出席第十四屆中國國際工程機械、建材機械及礦山機械展覽與技術交流會新聞發布會時表示,當前,世界經濟正處于深度調整時期,世界經濟復蘇仍然艱難曲折,制約中國經濟啟穩回升的不利因素依然存在,工程機械行業有效需求不足、落后產能過剩、企業效益下滑的狀況仍未根本改變,行業的深度調整仍將延續。
這從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重點聯系企業的經濟效益情況中也可得到印證。統計顯示,1~4月,企業營業收入和利潤總額等多項指標同比仍呈下降態勢,且利潤總額同比下降149.2%。從行業外貿數據看,盡管前4個月我國工程機械產品進、出口分項及進出口額的同比降幅有收窄跡象,但各項數據仍處于負增長區間。
蘇子孟指出,目前行業下行壓力仍未解除,一季度數據出現的積極變化主要是基于排放標準升級帶來的產品升級利好。而諸多不確定因素致使國際工程機械市場需求持續減緩,一些企業,尤其是大中型企業的效益下滑局面尚未改變,行業結構調整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遠未達到預期。
把握機遇蓄勢調整
在挑戰之外,行業也面臨恢復發展的機遇。
“中國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經濟韌性好、潛力足、回旋空間大的基本特質沒有變,經濟持續增長的良好支撐基礎和條件沒有變,經濟結構調整優化的前景態勢沒有變?!北本┨焓┤A工國際會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喬健表示,國家大力實施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財稅體制改革、“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互聯網+”新模式的發展、“中國制造2025”的深入推進以及“一帶一路”倡議的落實都為工程機械行業的恢復發展帶來了機遇。
從國內市場看,《交通基礎設施重大工程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明確,2016~2018年將重點推進國家交通基礎設施重大工程建設,項目總投資約4.7萬億元的鐵路、公路、機場、城市軌道交通等項目的投資機會不斷涌現。
從國際市場看,伴隨“一帶一路”倡議的持續推進,基于絲路沿線65個國家原有基礎設施較為薄弱的現實,以經濟走廊為依托,以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為突破,在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和絲路基金等相關資金的配合支持下,沿線國家將掀起一輪基礎設施建設熱潮。據亞洲開發銀行測算,2020年以前亞洲地區每年的基礎設施投資需求將高達7300億美元。上述重大戰略及項目的實施必將帶動與基礎設施建設密切相關的工程機械行業的發展。
但喬健同時提醒,面對市場增速下滑、行業產能過剩,安全、環保剛性約束加大等諸多挑戰,工程機械行業企業很難再通過簡單的規?;a和低價格取得長期的競爭優勢,企業必須在專注于對品質、品牌、服務、市場持續提升的同時,順應未來工程機械技術發展的趨勢,逐步實現從規模擴張的粗放式增長向質量效益的可持續發展方式轉變,從傳統要素主導向創新要素主導發展轉變,從價值鏈中低端向價值鏈中高端發展定位轉變,從注重短期利益向堅持可持續發展理念轉變,加強節能環保產品、技術的開發與推廣運用,以創新驅動引領工程機械行業轉型升級。為促進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結構調整,傳統工程機械企業可以通過信息技術與工程機械裝備和施工作業流程的深度融合,推動工程機械產品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方向轉變,以擺脫傳統需求下降、行業產能過剩的困境。
蘇子孟指出,要正視行業存在的客觀問題,不盲目追求數量增長,把握智能化、綠色化、宜人化的行業發展趨勢,提高產品的可靠性和耐久性,進一步提升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在“一帶一路”倡議下積極推動國際產能合作,并將需求管理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相結合,增加有效需求,全面夯實行業發展基礎。